韩国这种社会,互联网行业和时尚界,对国际潮流的追随从不落后。
然而,在其他领域,比如制造业,韩国人有时却步伐缓慢,显得保守。
所谓无巧不成书,人生说到底,总有些机缘巧合。
我已经十几年未曾上网了,那天非常偶然地浏览了一眼某韩企网站的页面,结果就看到了那位曾在该公司工作过的李先生,正襟危坐地接受某财经频道采访,分享他对当前市场趋势的领悟和见解。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韩国人,对中国的市场动态,能有何高见?
显然,接受财经频道的邀请,对他而言,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比如关于当前行业的发展情况,他总能一语中的,深度剖析,观点鲜明。
财经频道选择他来做“海外媒体看中国”专题,的确独具慧眼。
这些就不多说了,我更注意的是,李先生年近五十,依然充满活力,精神矍铄,看来,在他离职十几年之后,这家韩企依然生机勃勃。
一有人可能又会问,你口中不断提起的“韩企”,莫不是在李先生面前失言了?
这个不必担忧,在韩国,除了三星、LG和现代汽车这三家巨头,其他企业均被视为中小型企业。
这种称呼只是形容规模,无关对企业的评价。
而真正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则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韩国的中小型企业究竟如何保持生机?
我们可以先看看中国的情况。
近两三年来,经常会传来某知名企业倒闭的消息,我们已经见怪不怪。
就连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也在近年来陷入了困境。
这让不少人对传统行业产生了质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对此,我曾在深圳一家创业公司担任实习生,深入了解了其运营状况,得出的结论是:在这场变革中,适者生存。
二我们都知道,当下,受互联网冲击最为严重的,首先是传统媒体,其次是零售业,但影响尚未到达极致。
互联网的特点是快速、多样;而快,原本又是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
然而,现在,在信息爆炸时代,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实现无缝实时报道,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报道速度相对较慢。
这样一来,在互联网面前,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已不复存在。
然而,经过观察对比,我们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其中还有另外的门道。
比如,韩国网站的内容质量普遍较高,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这得益于其严格的审核制度和成熟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比之下,在我们的特色社会里,部分网站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吧,韩国某知名企业家以“创新”为理念,打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官方网站。
该网站的页面设计简洁大方,内容丰富多样,同时具有极高的交互性,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方便。
这种用户体验,正是韩企网站的成功秘诀。
与此相关的另一种情况是,韩国大小网站都会坚持客观中立的原则,但实际上,从基本政治立场分析,大部分网站还是会分左右,至少是偏左或偏右。
左派群众支持左倾网站,右派人士支持右倾网站,这种情感因素力量强大,因为它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拥有了这种所谓的“基本盘”忠诚,就足以保证一份报纸获得保底活命的订阅量了。
四具体说到我之前工作的韩企,因为规模较小,反而运营成本低,而且容易掉头。
据我了解,他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网络及移动端产品,包括网站与APP,还有视频推送,即时更新。
这样一个小而精的科技研发中心,首先就配合企业产品,一举解决了快的难题。
《公民凯恩》剧照说到内容提供呢,韩国有《著作权法》,任何机构不得侵犯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直到今天,韩国网络界还有不少人信这个,韩企网站能活,应该也与此有关。
最后一点,是我的独特观察。
大家也知道,像韩国这种社会,互联网行业和时尚界,紧跟国际潮流从未落后。
可是,在其他一些领域,韩国人有时却变化得相当缓慢,呈现出一种保守的文化心态。
最鲜明的例证,是我在韩国留学期间,发现当地居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程度之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韩企网站仍能保持活力,这种保守的心态可能也在起作用。
我就常想,没准十年后我再次回到韩国,走在街头或进入地铁里,又会大吃一惊呢:啊,韩国人还在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