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曜变釉建盏探秘

何为釉变?釉变是在高温的烘托下,瓷器的釉质与陶瓷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奇异幻变的视觉效果。

以“釉变”二字记载瓷器,最早出现在《唐六典》中,被誉为瓷器中的瑰宝。其中,“釉变”一词尤为珍贵,其釉色如云霞,瓷器中之上品也。

稍早于常见的《瓷录》一书中,便记载了“釉变”之瓷器的非凡之处。《瓷录》是清代张廷玉所著的一部陶瓷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历代的瓷器器型和风格。其中,“釉变”瓷器被列为瓷器之至高无上者,为世间所无之物。

▲四川博物院藏元代釉变瓷器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介绍,“釉变天目”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种独特的陶瓷艺术品,其烧制工艺极高,色彩斑斓,令人叹为观止。

经过精心细研而烧成,极为珍贵。釉变瓷器在陶瓷艺术中的地位釉变瓷器是陶瓷艺术史上的瑰宝。

在我国古代,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陶瓷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品,而釉变瓷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古代,釉变瓷器常常作为贡品进献皇家,被皇宫贵族所珍藏。

▲湖南省博物馆藏清代釉变瓷器釉变的地位釉变瓷器是陶瓷中的精品。

其中两只是清朝皇室的珍宝。

日本人称釉变为“碗中云霞”、“天下第一名瓷”。

她既是陶瓷艺术中的圣物,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的烧制秘密被称为“陶瓷史上最大不解之谜”。

世上能被称为“精品”的艺术品屈指可数,这种“釉变瓷器”极品,惟有书法界的“兰亭序”、绘画界的“蒙娜丽莎”,才可与之相媲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釉变瓷器釉变瓷器的特点怎样的瓷器才能称为真正的“釉变”?概括来说大概有五点:

一、釉变应符合高温烧成特征有人怀疑釉变不是古代烧制的,但根据釉变瓷器的胎骨特征可以判别,并由对古窑遗址出土类似制品的鉴定,确认国宝级釉变瓷器确系古代作品。

古代瓷器必须符合高温(1200度以上)这一个条件,釉变亦然。

二、使用天然矿釉、一次上釉、一次烧成使用天然矿釉,一次上釉、一次烧成,这是釉变瓷器工艺至关重要的一点。

为了复原古法制瓷技艺,国内已对其馆藏国宝进行化学分析,从科学角度证明,国宝级釉变瓷器确系古代烧制,且未添加任何化工原料等有害重金属,其色彩斑斓的效果是安全无毒、纯粹自然形成的!兔毫、油滴都是铁系结晶釉的杰作,是一次上釉、一次烧成,釉变亦然。

要在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的前提下烧出釉变,对气氛等因素要求极高,古代成品率是极低的,这从釉变瓷器存世的数量就能看出。

三、斑纹形态以圆形为佳、聚落成群釉变瓷器的斑纹形态大多数呈近圆形,且聚落成群。

釉变斑纹乍看上去与兔毫、油滴迥异,但并非毫无关联。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釉变与兔毫的区别在于:兔毫是斑点内有结晶色彩,斑点外全黑;而釉变则相反,斑点内黝黑,就像宇宙中“黑洞”般深邃,斑点外光晕环绕,这种形状称为“斑纹”。

所以要想烧出釉变,必须要先掌握兔毫的烧制技艺。釉变的斑纹并非兔毫斑那种均匀分布,而是形成几个大小迥异的群落,宛如云霞缭绕,各具特色。

不同的釉变瓷器,聚落趋势各异,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雨过天晴釉”,其聚落比其他釉变瓷器的聚落更为明显。

四、随光线、角度变化而改变器体颜色的彩色光晕釉变瓷器的斑斓色彩会在光的照射下变幻出来,形成七彩斑斓的效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雨过天晴釉”,在阳光下辉映出蓝、紫、黄等颜色;而杭州出土的“釉变瓷器”,则呈现出更多样的色彩。

它在艺术风格上,不仅兼具点、线、面的多重几何美感,更在此基础上升华出神秘多变的彩色光晕。

五、器内有彩色兔毫釉变和兔毫陶瓷技艺之间存在必然且紧密的关系,她就是建立在兔毫、油滴基础之上的工艺。如果一位工匠兔毫和油滴烧制不好,必然也烧不出釉变。

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雨过天晴釉”以及杭州出土的釉变瓷器残片进行观察可看出,斑斓色彩与彩色兔毫浑然一体。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孙建兴大师作品釉变瓷器釉变瓷器的主要特征,其关键亮点在于斑纹、彩色光晕和一次上釉一次烧成。

简单的说,釉变瓷器就是要符合以下特征:一次上釉一次烧成,斑纹圆、黑,核内平整,核边有光晕、幻彩,班纹三五成群。这就是釉变瓷器。
从多方面特征来看,釉变陶瓷在入窑前,胎釉用料都极为讲究;入窑后,需要极好的氛围、极为恰当的时机才能烧出,是真正的艺术品。
【关注头条号“品瓷中国”,学不一样的陶瓷知识,了解最新陶瓷资讯!
~点赞收藏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