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张宁强摄(人民视觉)图为第20届深圳国际家具展上商家展示产品。
杨晓东摄(人民视觉)在全球贸易的大潮中,中国正逐渐成为连接全球的枢纽,这一角色不仅体现在经济规模上,更在多元文化交融过程中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还在积累经验,主要扮演的是加工与供应的角色;“8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出口一些机电产品和轻工产品。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生产的商品几乎遍布全球。

18年的今天,买和卖已没有界限,生鲜时蔬、家电、手机等,可以从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世界各地抵达中国,中国的“制造”也飞向世界各个角落,服务着异国他乡的人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开放初期的‘稀奇’——‘那会儿中国的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太多声音和足迹’”。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于商品的认知还停留在“古巴糖”和“伊拉克枣”上。那时,到供销社排队凭票采购的景象还未远去,自由流通的商品市场刚刚起步,进口货还是新鲜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盈,而进口商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1979年1月,中国首批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当时被视为奢侈品。此后,越来越多的品牌如惠普、通用等纷纷来到中国,为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产品,更是全新的生活方式。

从早期的糖果点心、汽水到彩电、冰箱、电话等家用小电器,再到后来的手机、相机等数码产品,进口商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稀缺的代名词。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55亿元,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1500万亿元,增长了914倍。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变,再到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例如,浙江华达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积极参加国际会展,与各国签订出口协议,累计出口近5个国家;红豆集团则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实现了内外贸互补发展。

在中国企业的努力下,“卖全球”已经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如格力、海尔等赢得世界知名度。同时,“买全球”也越发便捷,电商平台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轻松购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例如,网易考拉作为国内跨境电商平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现在各种电商平台很方便,还有海外直邮,不用出国就能买到。”一位“海淘达人”这样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一环。而中国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产品出口国,更是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至2017年,我国进口总额从187亿元提高到1.5万亿元,增长了664倍,年均增速为18.1%。如今,除了传统的进口家电、服装等产品外,母婴、护肤、保健等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市场。

在全球贸易中,中国正在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在自然资源方面,美国及澳洲的保健品、食品等在美国及澳洲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科技方面,日本、欧洲的化妆品、数码科技品则在市场有着明显的领先优势。然而,中国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知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一家外国蜂胶产品企业通过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合作,将蜂胶制成漱口水、肥皂等个护产品,成功打造了中国消费者喜爱的爆款。这也反映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一个枢纽,连接着世界各地的商品文化。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会是怎样的情形。能够轻松‘买卖’全球,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一位年轻人这样说。“9后”一代的孙萌对此深有感触:“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享受到的是更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